1、仪器自身因素
传感器性能
传感器是微量水分仪的核心部件,其灵敏度、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直接决定精度。
2、样品特性因素
样品基质成分
若样品中含有干扰性化学物质,会与检测原理发生反应或产生干扰。
样品的粘度、颗粒度也会产生影响,高粘度样品难以快速均匀扩散至传感器表面,颗粒状样品会堵塞传感器进气口,导致响应滞后、测量值偏低。
样品水分分布与状态
样品中水分若以结合水形式存在,部分检测方法难以快速检测,会导致测量值低于实际值;而自由水则更容易被准确检测。
样品水分分布不均时,若取样代表性不足,单次测量结果会偏离真实水分含量。
3、环境条件因素
温度
环境温度波动会影响传感器的物理特性,若仪器温度补偿功能失效,精度会大幅下降。
样品温度过高或过低,会改变其水分的挥发特性,导致测量值偏高。
湿度与气压
外界环境湿度大时,若样品处理或进样过程中未做防潮处理,外界水分会混入样品,造成测量值偏高。
气压变化会影响气体样品的露点温度和水分的分压,若仪器未进行气压补偿,会导致水分含量计算误差。
4、操作与维护因素
操作规范性
进样速度过快或过慢,会导致传感器接触样品的时间不足或样品在气路中滞留,影响响应速度和测量准确性;取样时若容器未干燥,残留水分会污染样品,造成误差。
不同样品需匹配对应的检测参数,若参数设置不当,会导致检测不充分或过度反应,影响精度。
维护及时性
仪器的气路、传感器若未定期清洁,会积累油污、粉尘等杂质,堵塞管路或覆盖传感器表面,阻碍水分与传感器的接触。
微量水分仪长期闲置后未进行预热和校准,直接投入使用,也会使初始测量结果精度偏低。